雷射發展歷史(引用於維基百科)

  • 1930年代,愛因斯坦描述了原子的受激輻射。在此之後人們很長時間都在猜測,這個現象可否被用來加強光場,因為前提是介質必須存在著群數反轉的狀態。在一個二級系統中,這是不可能的。人們首先想到用三級系統,而且計算證實了輻射的穩定性。
  • 1958年,美國科學家肖洛(Schawlow)和湯斯(Townes)發現了一種神奇的現象:當他們將氖光燈泡所發射的光照在一種稀土晶體上時,晶體的分子會發出鮮艷的、始終會聚在一起的強光。根據這一現象,他們提出了"雷射原理",即物質在受到與其分子固有振蕩頻率相同的能量激發時,都會產生這種不發散的強光--雷射。他們為此發表了重要論文,並獲得1964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。
  • 1960年5月,美國科學家梅曼宣布獲得了波長為0.6943微米的雷射,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獲得的第一束雷射,也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將雷射引入實用領域的科學家。同年7月,梅曼宣布世界上第一台雷射器由誕生,梅曼的方案是,利用一個高強閃光燈管,來刺激紅寶石。由於紅寶石其實在物理上只是一種摻有鉻原子的剛玉,所以當紅寶石受到刺激時,就會發出一種紅光。在一塊表面鍍上反光鏡的紅寶石的表面鑽一個孔,使紅光可以從這個孔溢出,從而產生一條相當集中的纖細紅色光柱,當它射向某一點時,可使其達到比太陽表面還高的溫度。前蘇聯科學家尼古拉·巴索夫亦於1960年發明了半導體雷射器。
  • 1980年代後期,半導體技術使得更高效而耐用的半導體雷射二極體成為可能,這些在小功率的CD和DVD光碟機和光纖數據線中得到使用。
  • 1990年代,高功率的雷射激發原理得到實現,比如片狀雷射和纖維雷射。後者由於新的加工技術和20kW的高功率不斷地被應用到材料加工領域中,從而部分的替代了CO2雷射和Nd:YAG-雷射。
  • 2000年代,雷射的非線性得到利用,來製造X射線脈衝(來跟蹤原子內部的過程);另一方面,藍光和紫外線雷射二極體已經開始進入市場。
  • 現在,雷射器已成為工業、通訊、科學及電子娛樂中的重要設備。

相關網站

  • 主 網 址:www.hongsong.com.tw
  • 部落格mypaper.pchome.com.tw/rachang